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 客观评价 (第3/4页)
家兄久在东吴当差,言多必失,若说言有些偏颇,未免就有做说客之嫌,不谈也罢!” “不不不,你不也是我外甥吗?”蔡瑁赶紧说道:“我早知你去了一趟江东,却无意出仕,又怎会为东吴做说客?正所谓旁观者清,我现在急需局外之人,客观评判。” “那亮就斗胆直言了!”诸葛亮无奈叹了口气,言道:“孙策亦为当世英雄也,志在天下,江夏之战,早已放下私人恩怨,又怎会因小失大?” 蔡瑁想起韩嵩的话,点头道:“黄祖父子尚能活命,更何况二公子当年尚在襁褓之中?” 诸葛亮又问道:“刘隆、刘植与韩信、英布相比,功勋名望如何?” 蔡瑁冷笑道:“云台二十八将虽为中兴功臣,但比之建汉八王,简直是萤火之光比于皓月,孔明此言何意?” 诸葛亮言道:“刘玄德一心要兴复汉室,做那中兴之臣,而孙策却新辟天地,另立乾坤,以其之名望,开国立号不过在早晚之间,将军又该何去何从?” “你是说?”蔡瑁听得怦然心动,这两者之间的待遇,确实高下立判,更何况他在刘备那里,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不过想到自己的本事,蔡瑁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叹道:“江东人才济济,文武齐备,我只求保住性命及宗族,岂敢奢望垂名于竹帛之上?” “将军又何必自谦?”诸葛亮笑道:“吴军之中,黄忠、魏延、甘宁皆出自荆州行伍之中,当初哪一个能与将军相比?如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