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东霸业_第369章 客观评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 客观评价 (第1/4页)

    疑惑之中,听诸葛亮解释道:“将军一处发兵,一处未发兵,其实已露出心迹。”

    “嘶——”蔡瑁倒吸一口冷气,连他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问道:“发兵樊城,乃是因文聘求援,有此忠臣,岂能见死不救?”

    诸葛亮笑道:“东吴先自江夏出兵,水陆齐发,将军至今未有对策,而刘备才来南阳,便即刻出兵,何去何从,已足见心意。”

    蔡瑁蹙眉道:“何以见得?”

    诸葛亮言道:“将军若有意降刘备,无论文聘忠诚与否,明知杯水车薪,又何必再发兵,岂非多此一举?”

    “咦?”蔡瑁一怔,连他自己都有些不自信了,低着头审视自己,却还是无法下定决心,叹道:“若投东吴,恐孙策秋后算账,背刘而去敌,叫二公子还有何面目见人?”

    诸葛亮并未回答,反问道:“当今局势,孙策与刘备,二雄并立,孰强孰弱?”

    “那自然是孙策!”蔡瑁冷笑道:“刘备若无荀彧相助,此时尚在河东一隅,岂能与孙策相比?”

    诸葛亮言道:“东吴三路进兵,对荆襄志在必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将军纵然降刘,就算保得住二公子,也未必就能保住荆襄,蔡氏危局未解也!”

    “嗯,有理!”蔡瑁终于从乱局中找到了一丝线索,若有所悟。

    诸葛亮又道:“其实就算刘备有天命眷顾,逼退东吴,将军与二公子,也未必就能脱险。”

    “这话又从何处说起?”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