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五章 一个艰难的决定 (第1/4页)
割稻子其实不是最累的一步,打谷才是。 割下来稻杆子,要在地头上就脱粒。这就要用到打谷桶了。 朱樉将偌大的打谷桶从牛车上卸下,支起架子,稳稳安在水田中。 朱元璋便抱着一把沉甸甸的稻杆子,神情虔诚的立在打谷桶前。 他先把稻杆子轻轻搁在架子的横担杆上,默默向谷神祷告一番。 然后他举起稻杆子,在架子上用力一磕,便听一声清脆的嘭响中,稻粒便如珍珠、似雨点般洒落在桶里。 接着,朱元璋举起稻杆子,顺势抖两抖,将已经脱落的稻粒悉数抖落入桶。再换一面继续摔打,抖落…… 别看说起来简单,但老一辈都说,这打谷子是武把式活计,非但每一下都要腰马合一,均匀发力,还得讲究技巧,不能用蛮力,劳动强度非常大。一个秋收下来,整个人‘肚板油都敲脱了’。 按说这么减肥的活,应该给老六干,可惜他还没打谷桶高…… 熟练后,爷儿几个便开始流水作业。朱元璋和朱棣立在打谷桶旁,一左一右打谷子。朱标和朱樉给两人运送一捆捆稻杆儿。 待到朱元璋说‘够一挑了’,朱樉便抱起打谷桶,将稻粒装进箩筐里,挑去晒谷场。 负责晒谷子的朱桢也很辛苦的。他得顶着烈日,先用四哥做的耥板,将倒在场上的稻谷荡开,再摊成厚薄均匀的一层。 待到露水被照干了,他还得用九齿钉耙把混在稻谷里的杂草、稻秸耙出来。过不到半个时辰,朱桢就得给稻谷翻一次面继续晒,好让其均匀暴晒。 如是循环反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