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1 (第3/4页)
前方,是紧贴着挡住,然后一直拉向两侧,特意做的和正常屏风不同,他们这是带拐弯的。 拐弯后,宋福生指向之前特意打造的木框桩子: “瞧见没,紧贴着,正正好好够用,这都是提前算过的。 到时候两面打上锁眼,锁头在屏风一头和木框子这上面一安,两面一锁,来人想扒开咱屏风瞧瞧里面挡的油纸、油纸棚子里面种的是么,他都瞧不着,扒不开。 平时不来人,不用挡,让阳光照进来。 来人了就得挡上,咱必须保密。 即便他们得不着种子,也尽量不给人留口舌瞎传闲话。 再一个,等日头落了,也给挡上锁上,咱这毕竟是用木板子给油纸前脸围上,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宋阿爷恍然大悟,原来这玩意是这么用的,“中中中。” 跟前几人听过后,更是佩服,福生永远能走一步想好几步。 宋福生对阿爷报帐锁头价钱后,又领着这些人,去了四个地窝子巡视。 蒜黄出息了。 尤其是第一拨种下的蒜黄。 真是有苗不愁长。 感觉他才离开两天,蒜黄又长高了一大截,长势很是不错。 宋福生指着第一拨种下的蒜黄说:“再过个七八日就可以了,这个地窝子里的头茬蒜黄,就可以收割往外卖了。收割完,让这些蒜头得缓三天,过个三四日再浇水,就可以伺候第二茬了。” 去其他的几个地窝子巡视时,宋福生还边查看边告诉大家,这回出去,他有特意打听了韭黄的价格。 韭黄,在这朝代是有的。 但有是有,冬日里也是金贵的不得了,因为投入成本大啊。 毕竟很少有人地窝子里种植,基本上都像他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