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造车 (第2/4页)
空间里的工程师才是主力,李东趁着苏联解体时的混乱把一大批空间里的机械专家混在里面,让他们有了自己的身份。 假借花旗银行的海外采购,其实全部采用的是空间里的设备。钱如流水般的花出去,迅速掏空了万象的腰包,又流进李东的兜里。 夏晴被这花钱速度吓到了,赶紧找李东,“咱们的资金可见底了,这么一大摊子手里没钱可怎么行?” 李东笑说:“慌什么?这就是一次性投入,开始投入的大点。要不把设备款改成贷款,这样行了吧?” 夏晴翻着白眼,“人家外国大银行听你的,你说借就借。” “让他们沪上中国区总部派人来办就行。李东淡定的说。 夏晴半信半疑的打了花旗银行的电话,那边马上就有了回应,对她这个办法也很赞同,说马上叫人过来办理。 放下电话她不停的和李东感叹这国外银行的服务意识真是好。 厂房建设是董明和几家建筑公司联手兴建,在苏联专家们的目瞪口呆中飞快的建起来,设备的安装也在逐步的开展。 发动机和变速箱工厂最先安装完成,他们的技术和生产线都是现成的。 所有的设备都被李东在空间里改造过,外表还是苏联的模样,设备的精密度和自动化程度要比他原来的时侯强多了。 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一个个发动机气缸主体烧铸成形,另外几条车床生产线加工里面小件。 毛子的技术糙一点,经过空间里技术改进,解决好了降温凝固过程中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导致缺陷的发生,良品率非常高,还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接着对零件表面开始珩磨,这道工序要求就比较细,改造后的珩磨机床保证缸孔表面耐磨,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