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东霸业_第367章 争执不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7章 争执不休 (第1/4页)

    襄阳城,自刘表死后,一直陷入混乱和惶恐之中。

    蔡瑁假立遗诏,拥立次子刘琮继位,刘琮年仅十二岁,不能理事,蔡夫人为太后垂帘听政。

    封蔡瑁为大将军、开国公,大封蔡氏宗族,兄妹二人独断朝纲,搅得城内乌烟瘴气,怨声载道。

    荆州上下,都将蔡瑁二人比作当年的何进、何太后,假称遗命,废长立幼,只恐荆襄之地,要葬送于蔡氏之手。

    刘表下葬未久,江东便发兵前来,早就见识过东吴兵马的荆州兵,无不心中畏惧,士气低落,军心涣散。

    蔡瑁兄弟更是束手无策,几次向蒯越、蒯良求计,对方却托病不出,荆州多名士,却无一人肯为刘琮设谋。

    东吴水军自夏口逼近,蔡瑁准备发兵抵挡,但蔡中、蔡和谁也不敢领兵前去,这要是再被周瑜俘虏,可就没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了。

    随后周瑜主动派人来联络,蔡瑁自知东吴是来劝降,拒之门外不与相见。

    他刚刚立国,新晋大将军、开国公,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做投降之人,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打又不敢打,降又不甘心,只能用缓兵之计,既不回应东吴,也不得罪于他,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此时,刘备兵进南阳,刘琦望风而降,蔡瑁闻报大惊,终于意识到危机临头,时日无多。

    这一日正与傅巽、韩嵩商议对敌之策,忽然探马来报,文聘死守樊城,不肯降顺,请求发兵支援。

    蔡瑁闻报大喜,赞道:“当真国难见忠臣,想不到文仲也有此胆略,岂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