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重建 (第5/6页)
几乎上不可能。 结果就是,在随后的一千年里,人类文明才做好了星体改造工程的准备工作,并且积累了足够多的能源。 在这一千年里,人类文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大量没有遭到破坏的星系得到开发,特别是这些星系里的小行星、巨行星的卫星、彗星与体积较大的陨石。 要知道,在过去,人类根本不在乎这些资源贫瘠的星体。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颗小行星的半径是一颗类地行星的一半,那么在理论上,这颗小行星上存在的资源就只有类地行星上的八分之一,如果将其改造成人类的家园,则容纳能力只有类地行星的四分之一。事实上,大部分小行星的半径都不到类地行星的十分之一,因此其潜在资源不到类地行星的千分之一,可供开发的生存空间不到类地行星的百分之一,基本上没有开发价值。 只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人类不得不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 要知道,人类还没有进化到可以在气态巨行星上生存的地步,因此除了类地行星,小行星与巨行星的卫星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而开发这些星体,最欠缺的就是资源,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水。这也是人类开始捕捉彗星,并且开发彗星的原因,因为大多数彗星的主体结构就是冰晶。另外,某些大型陨石上,拥有非常重要的稀有金属。此外,用一些体积适中的陨石撞击某些小行星、或者是巨行星的卫星,是进行星体改造,使其变得适合人类居住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总而言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