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满洲里告急 (第4/6页)
或者是新式过山炮——迫击炮归入了步兵标,每标一个6炮制的炮队,并且每营还加了重机枪加强排,每排8挺重机枪。 这样的火力即便是北洋六镇都没有的,哪里还像个混成协,正规协都不止,用李安生的话来说,这就是个加强后的独立旅。 北洋军炮兵也是采用当时在国际上都少见的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每营采用3连每连6门的编制。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与当时各国普遍采用的12炮制炮兵营比起来火力更加凶猛不提,单就火力反应速度来看要比12炮制炮兵营尤其是当时采用3连4炮制的日本陆军要快上一倍。 这是经过一战验证过的,李安生没有道理会丢掉,拼了命的也要保持18门75毫米野战炮的编制,甚至将迫击炮下到步兵标,甚至打算下到营级。 据李持国与谢垢所说,这个时代最基本的战术炮兵阵地是炮兵连级阵地,6门火炮组成的炮兵阵地需要进行水平射角调整时绝大部分只需在原地挪动调整火炮自身的射角,尤其是管退炮大量装备北洋军后效果更加突出。 对日本陆军有所了解的谢垢更是谈到日本陆军的炮兵连进行水平射角调整需要挪动炮兵阵地的次数是6门炮兵连的3、4倍,这更加坚定了李安生的炮兵编制设想。 6炮,迫击炮下到营,每营8挺重机枪,手榴弹,甚至开发出50掷弹筒出来,到时候,嘿嘿。 军官基本都是黑龙江陆军讲武堂出来的,有的甚至还在继续培训,设正副职,随时可以完成扩编,如此一来,可想而知,等到讲武堂运作一两年下来,凭借李安生的财力,随时能够升格为镇,甚至扩编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