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想富?修路 (第2/5页)
船只络绎不绝,码头上一天连轴转,官府的驿站开放了所有仓库,甚至在江边临时修建了储存货物的棚子,但依然有些忙不过来。 甚至为了保护那些货物的安全,地方官府不得不动用卫所的官兵,彻夜巡逻。 一切都是钱,如此繁华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邮政票据一票难求,私人信件和货物运输成了小头,大宗的货物往来物流成了邮政的主力。 这样的势头,让朱允熥有些始料未及,他本想着邮政的效应怎么也要三两年之后才能体现,但是他低估了这个时代国人的聪慧和开明,还有这个时代汹涌的商业浪潮。 若非是前期商业底子打的好,明中期也不让全世界的白银都流向这里。 不过发展良好的邮政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江南各地驿站的人手大大不足,以扬州为例子。扬州驿原有吏员三十一,而扬州驿,现在每天的货物运输量,多达千车。 光是货物的储备就已经让驿站的人忙不开了,更别论还要负责往来商人的住宿饮食,更重要的是驿站还要派遣驿卒,护卫商队。 大明并不禁止民间兵器流通,商队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护卫。但手里都是刀枪等,而且那些护卫远没有驿卒的名头好用。毕竟驿卒属于朝廷的人,有了驿卒的护卫,不但路上好走,而且进入别的城池时,还能稍微被守城的兵丁,少刮一些油水。 第二,就是道路的问题。 江南一般都是走水路,可是往内地运输的时候道路颇为泥泞,耽误工夫。 要想富,先修路,这年月的官道也不过是稍微平整一点的土路。走的人多了,难免坑洼不平。而地方官府,又没有资金更不敢滥用民力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